「学习如何学习」笔记

之前在好多地方都看到过不同领域的达人推荐 Learning How To Learn这本课,说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该通过这本科了解怎么学习之后再学习,好提升效率。但是每次打开这门课,看到总共 20 个小时的视频时长,就忍不住退缩了,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学完这些内容(我似乎对视频有一些天然的抵触)。上周放假的时候又打开这门课,发现居然视频是有 transcript 的,可以直接阅读,于是马上上手看起来,今天终于把视频内容学完,以及做完了 quiz,的确有很多启发。这里先把笔记发出来,reading list 上的 paper 就等有时间再读吧。

大脑的两种思考模式

大脑可以分为两种思维模式:Focused Mode (专注模式) 和 Diffuse Mode (发散模式)。课程里用弹弹球来解释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专注模式涉及到的知识点更集中和紧凑,更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在我们思考熟悉事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发散模式涉及到的知识点更松散,它在我们想解决或了解新事物时更常用到。当我们处于发散模式时,大脑中的需要神经都处于静息状态。当我们散步、洗澡、昏昏欲睡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调整到发散模式。

focused-diffused

当我们学习新事物时,需要在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之间来回切换。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最好把问题放一放,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激发更多的神经处理过程,不知不觉地进入发散模式。如此想来,小时候爸妈总是在我学习一段时间后让我休息一下,玩一玩,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虽然他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

拖延

我们为什么会有拖延的行为?当我们看到极度不情愿做的事情时,就好像是激活了大脑中与疼痛相关的区域,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找停止这种负面刺激的方式,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所以我们想到要去写 PPT 时,就会觉得是不是可以先刷一刷手机,看一下新闻,然后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事实上,当我们开始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后,这种神经上的不适会很快消失。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番茄工作法(Pomodoro)来抵抗拖延症。番茄工作法(其实也是一个被说烂了的概念)就是一个定时器,工作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如此间隔。在工作的 25 分钟内必须保持高度专注,休息的 5 分钟则不要还埋头学习/工作。可以站起来走一走,让大脑进入发散模式来帮你提升学习、工作的效率。

尤其当你学习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反复练习来强化神经元模式,所以通过一心一意地专注,然后稍加休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东西上,你的大脑会有机会在后台工作,帮你完成对概念的理解。

过程和结果

前面提到我们看到不想做的事情时,大脑中与疼痛相关的部分会被激活,导致我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但是一旦开始做这件事,这种感觉又会很快消失。课程里提到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执行过程(process)上,而不是结果(product)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番茄工作周期,而不是一项任务上。

对抗拖延

很多人会觉得要想对抗拖延,就应该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实际上意志力需要很多神经资源,没有必要浪费它去逃避拖延症。而且拖延行为一旦在脑海中形成了组块,只要产生拖延的念头,就会立刻开始拖延。

这里推荐用习惯的方式去对抗。一个习惯包括 4 个方面:

  1. 信号 Cue:可以想象成催眠时候打的那个响指。信号本身无所谓好坏,重点是我们对信号做出的反应
  2. 惯式 Routine:大脑在接受信号时做出的习惯反应
  3. 奖励 Reward:任何一种习惯得以发展和延续都是因为它可以回报我们,所以想办法奖励好习惯非常重要
  4. 信念 Belief:坚信习惯,习惯就会强大起来。反之,要改变习惯,必须改变潜藏于习惯中的信念

关于改变习惯的方法,我最近在用课程里的概念去试验,看看会不会提升效率

利用你的“僵尸”来帮你

所谓“僵尸模式”就是大脑在受到特定的外界刺激时会做出习惯性的反应。要想利用这种不费劲就去做某事的模式来帮我们提高效率,诀窍就是改变自己对某个信号的反应。

参照上面提到的习惯的 4 个要素,我们需要明确

  • 信号:确认是什么让你进入“僵尸模式”的,如地点、时间、感受和反应(对他人或刚刚发生的事情)
  • 惯式:比如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不那么痛苦的事情上,一旦得到信号,但就会自动进入这个惯式
  • 奖励
    • 先弄清为什么会拖延,能否从情感上找到拖延时短暂愉悦的替代品
    • 习惯制造了神经系统的欲望,加上一个新的奖励可以帮你客服原先的欲望
    • 当大脑开始期待那个奖励,就习惯才能得到重置,你才能养成新习惯
  • 信念
    • 可以发展新的圈子,或者与同学、朋友、社区一同培养习惯

一些建议

  • 每周做关键人物列表
  • 前一天晚上做每日任务
  • 计划好自己结束任务的时间
  • 在早晨完成困难的任务,尽量先开始最重要且最讨厌的工作,至少完成一个番茄时间,一醒来就这么干

记忆力

记忆力分为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负责处理脑海中即时的有意识的想法。它像是一块白板,随时写,但是低效,容易遗忘。长期记忆更为牢固,但第一次尝试把信息放入长期记忆区域需要重复记忆才能增加以后需要它时想起来的几率。

将工作记忆发展为长期记忆,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同时需要不断增大两次重复之间的间隔。这一点上,无论是我高中时候看过的《17 天搞定 GRE》还是后来用的 Anki,其实本质上都是利用记忆曲线来重复对一件事的记忆,由此将其发展为长期记忆。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非睡眠时会让大脑产生有毒的物质。睡眠的时候,脑内细胞之间的距离会增加,液体会在缝隙间流过,从而带走有毒物质。此外,睡眠时,大脑会自动清理不重要的记忆,巩固正在学习的内容,对人们找出困难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所以每天睡前在脑中回顾一下今天学过的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我这种长期犯困的人来说,睡足 8 小时真的比什么只睡 4 小时是变得伟大的必经途径来的重要的多。毕竟我不想中毒。

组块

在学习的时候,大脑需要把知识消化并组合到一起,这个过程就是 Chunking(组块)。其实说的通俗点,就是我们说的把知识整合。

我们学习时,一般都涉及两个步骤:由上而下的认识和由下至上的组块化。组块化分为如下步骤:

  1. 对想要组块化的信息全神贯注:学习新东西时,你会建立新的神经模型,然后把它和之前存在的模型联系起来,散播到大脑的各个位置
  2. 对建立组块的对象有基本的了解:无论是理解概念性的知识,还是寻找故事中不同情节间的本质
  3. 获取背景知识:不仅知道如何使用组块,还明白应该什么时候用它,帮你认识新建立的组块如何融入整体框架
  4. 联系能帮你拓宽组块链接的神经网络,并确保它们不仅是牢固的,而且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