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自恋型人格
    1. 1.1. 自恋中的表现
    2. 1.2. 自恋者为何会自恋?
    3. 1.3. 自恋者体会到的核心感受是什么?
    4. 1.4. 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自恋者?
    5. 1.5. 自恋的防御机制
      1. 1.5.1. 自大防御 grandiose defense
      2. 1.5.2. 贬低 devaluation
      3. 1.5.3. 自给自足型防御 the self-sufficiency defense
      4. 1.5.4. 狂躁型防御 the manic defense
  2. 2. 自虐型人格
    1. 2.1. 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2. 2.2. 诊断标准(不用每条都符合)
    3. 2.3. 自虐的分类
      1. 2.3.1. 道德自虐
      2. 2.3.2. 关系自虐
    4. 2.4. 自虐者的核心感受
    5. 2.5. 自虐人格的成因
    6. 2.6. 自虐者的防御机制:强迫性重复
    7. 2.7. 自虐者如何保护自己
    8. 2.8. 自虐者不愿被帮助的原因
    9. 2.9. 如何与自虐者相处
  3. 3. 抑郁型人格
    1. 3.1. 抑郁人格的显著特点
    2. 3.2. 哀伤 VS 抑郁
    3. 3.3. 哀伤
    4. 3.4. 抑郁
    5. 3.5. 抑郁者的核心感受
    6. 3.6. 抑郁者核心感受的成因
    7. 3.7. 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抑郁者
    8. 3.8.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9. 3.9. 抑郁的迹象
  4. 4. 强迫型人格
    1. 4.1. 强迫型人格的特点
    2. 4.2.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有 4 种或以上)
    3. 4.3. 强迫型人格的核心感受
    4. 4.4. 强迫者的防御机制
    5. 4.5. 强迫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6. 4.6. 强迫症
    7. 4.7. 强迫症的两个重要因素
  5. 5. 偏执型人格
    1. 5.1. 什么是偏执
    2. 5.2. 内在现实 VS 外在现实
    3. 5.3.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4. 5.4. 偏执者的核心情感体验
    5. 5.5. 偏执者的防御机制
      1. 5.5.1. 否认
      2. 5.5.2. 分裂
      3. 5.5.3. 投射
    6. 5.6. 偏执者的形成
  6. 6. 表演型人格
    1. 6.1. 表演型人格的特点
    2. 6.2. 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3. 6.3. 表演型人格的核心感受是什么?
    4. 6.4. 表演人格的防御方式
      1. 6.4.1. 压抑
      2. 6.4.2. 性欲化
      3. 6.4.3. 退行
      4. 6.4.4. 解离
    5. 6.5. 表演型人格的形成
  7. 7. 反社会人格
    1. 7.1. 反社会人格的特征
    2. 7.2.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3. 7.3. 反社会人格的典型特征
    4. 7.4. 反社会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8. 8. 冷血症
    1. 8.1. 什么是冷血症
    2. 8.2. 冷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3. 8.3. 反社会人格与冷血症的区别
  9. 9. 分裂样与回避型人格
    1. 9.1. 分裂样的基本特征
    2. 9.2.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3. 9.3. 分裂样与回避型人格的区别
  10. 10. 自尊水平的建立
    1. 10.1. 自我 VS 自尊
      1. 10.1.1. 自我
      2. 10.1.2. 自尊
    2. 10.2. 整体自尊
    3. 10.3. 确定自尊会经历两个步骤:
    4. 10.4. 世界上有三种必须会阻挡我们成长的脚步:(让自己陷入不断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5. 10.5. 文化对自尊的影响
    6. 10.6. 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1. 10.6.1. 优点记录本

「人性皆有裂痕:理解人格的52 堂心理课」笔记

之前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是没有系统性地学习,正好换新工作之后每天都要骑车上下班,就想着要不在路上听一些音频课程吧,于是就在豆瓣时间买了简单心理出的「人性皆有裂痕:理解人格的 52 堂心理课」,这个课程听完有一阵子了,最近整理了一下。

其实整理的内容主要关于不同的人格类型,搞清楚了他们的定义和区别。

自恋型人格

首先要纠正一个关于自恋的刻板印象。大家很容易提到自恋就觉得是指那些不顾事实,一味觉得自己比别人好的性格或者行为,但心理学上,

自恋是指一个人爱自己的程度和能力。

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直人格特征,自恋者需要不断地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和认可,来确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自恋中的表现

  • 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 喜欢被赞美
  • 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公众场所获得较好的人格评价
  • 在亲密关系上有困难

自恋者为何会自恋?

为了通过别人的赞美和关注来体会一种“满足感”。

自恋者体会到的核心感受是什么?

  • 羞耻感:认为自己非常差,对自己整个人都持否定态度
  • 嫉妒感:当看到其他人在某件事上优于自己时,自恋者会认为对方在各个方面都要比自己优秀,从而产生嫉妒感,让自恋者对他人品头论足、谴责甚至嘲弄对方

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自恋者?

  • 满足他人和社会期待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恋者,因为他们所在的事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

自恋的防御机制

自大防御 grandiose defense
  • 当他人的言语与自恋者夸大的自我认知相冲突或者自恋者的自大被他人揭穿时,这种防御会出现
  • 想法设法向他人展示“我很优秀,我很厉害,什么东西我都要用最好的”
贬低 devaluation
  • 自恋者受伤或受挫时,他们会贬低冒犯自己的人作为回应
  • 他们口中,所有批评自己的人,都是坏人
  • 贬低通过让自恋者体验到一种优于冒犯者的感受来修复起受伤的自我(ego)
自给自足型防御 the self-sufficiency defense
  • 在情感上与他人隔离
  • 通过隔离,自恋者的自大可以继续保持不被挑战的状态
狂躁型防御 the manic defense
  • 尝试让自己忙于各种事情中,来避免体验到无价值感

自虐型人格

自虐型人格,masochistic character / self-defeating personality,表现是甘愿受苦,爱抱怨,喜欢自我伤害和自我贬低。

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

  • 不习惯于“享受”和感到“愉悦”,躲着好事走
  • 更愿意呆在让他们感觉到痛苦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
  • 甚至有意无意地阻止别人来帮助自己

诊断标准(不用每条都符合)

  • 在多种选择面前,专门挑选会令人失望的人或事
  • 努力使得别人的帮助都变成徒劳
  • 好事发生的时候,总是觉得沮丧或者搞出点什么行为来,让自己感到痛苦
  • 有意激怒他人,或者有意使别人拒绝自己,然后让自己感到受伤、挫败或者被羞辱
  • 拒绝享乐
  • 把自己人生重要的事情搞砸,尽管自己有能力做好
  • 对于对自己好的人,毫无兴趣或者干脆拒绝别人
  • 别人没对自己有要求,自己家不请自来地为了他人过度自我牺牲

自虐的分类

道德自虐
  • 潜意识期盼以自己所受的痛苦去折磨别人
  • “只有我足够隐忍,吃尽了苦头,我自己才是个‘值得被爱的好人’”
关系自虐
  • 不计代价地维持感情或人际关系,并通过和人的关系来界定自我
  • “我可以改变,可以牺牲,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但求你不要离开我。只有你不离开我,我才觉得自己是存在的。”

自虐者的核心感受

  • 低自尊
  • 罪恶感
  • 容易激怒
  • 对自己和他人怀有怨恨
  • 认定自己注定会被抛弃
  • 以自己承受苦难为荣

自虐人格的成因

  •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与童年创伤有关
  • 为了修复早年在自恋形成期所遭遇的创伤性记忆
  • 儿童期遭受虐待的女孩更容易发展出自虐行为,男孩更倾向于对攻击者产生认同,变成施虐者

自虐者的防御机制:强迫性重复

  • 很多自虐者在童年吃的苦,长大后甚至会故意寻找甚至创造机会去吃一样的苦。这就是所谓的“强迫性重复”
  • 自虐者的每一次强迫性重复,都是希望能够试着去修复和改变它

自虐者如何保护自己

  • 强迫性重复
  • 主动求虐
  • 否认

自虐者不愿被帮助的原因

“我害怕如果我不痛苦了,不再因为你而遭受折磨,我就失去了被你爱的理由。”

如何与自虐者相处

  1. 成为一个会照顾自己的榜样—— 我不会因为你虐待自己,而给你更多的关照
  2. 鼓励他们为自己承担责任
  3. 接纳他们的“自私”
  4. 承认他们感受到的痛苦,但并不为他们的处理感到焦虑
  5. 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抑郁型人格

抑郁人格的显著特点

  • 悲观:总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过高地估计负面影响,过低地估计积极的影响
  • 性情犹豫:长期闷闷不乐,愁容满面
  • 无法体验快乐

哀伤 VS 抑郁

哀伤

  • 遭遇负性事件时,体验到的哀伤情绪
  • 这种情绪是凶猛、短暂的
  • 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退潮

抑郁

  • 遭遇负性事件时,体验到的是丧失生命力
  • 这种情绪绵延不绝

抑郁者的核心感受

  • 坚信自己品质恶劣,经常为自己“人性的需求”悔恨不已
  • 会刻骨铭心地记住自己犯的每一个错误,不断地在大脑中想自己做的不好
  • 看不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 “我不够好,我有缺陷,我自作自受,我就是罪恶”

抑郁者核心感受的成因

  • 内摄:认同自己家的父母或是所处的环境,而认为自己是糟糕的
  • 自我攻击:攻击自己是相对安全,而且可控的
  • 理想化:通过美化他人来贬低自己

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抑郁者

  1. 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人有抑郁症
  2. 分离—— 个体化过程:丧亲、父母紧紧抓着孩子不放
  3. 当儿童陷入困境的时候,家庭成员视而不见
  4. 忌讳表达哀伤的家庭氛围
  5. 不允许有自己的情绪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 持续的情绪低落
  • 对周围一切事情失去兴趣
  • 乏力、记忆力减退
  • 持续一个月以上

抑郁的迹象

  • 情绪每天都低落、空虚、没有价值感
  • 对周围一切事情都丧失了兴趣,持续两周以上
  • 疲劳、思维迟缓
  • 食欲激增/丧失,体重明显变化
  • 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嗜睡
  • 行为发生改变(烦躁/行动迟缓)
  • 自我评价低,消极思维
  • 有死亡的念头

强迫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的特点

  • 完美主义:对细节、程序过分专注,往往会损及最终的结果
  • 固执:顽固地坚持按照自己的规则去做事,没有弹性
  • 人际关系冷漠固执:难以表达热烈的情感,往往表现得很正式、冷漠和令人尴尬
  • 疑虑重重:因为害怕犯错而难以做出决定,过分犹豫,喜欢辩论
  • 严守道德规范: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有 4 种或以上)

  • 沉浸于细节、规则、秩序、组织或者日程,以至于忽略了活动的重点
  • 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
  • 过度投入工作或者追求绩效,以至于无法通过娱乐获得和朋友关系
  • 对于道德、伦理或者价值观念过度在意、小心谨慎和缺乏弹性
  • 不愿意丢弃坏的或者无价值的物品,哪怕这些物品毫无情感纪念价值
  • 不愿意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者与他人共同工作
  • 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形式
  • 表现僵化和固执

强迫型人格的核心感受

  • 愤怒:犹豫被控制而导致的强烈愤怒

  • 恐惧:害怕被谴责和被惩罚所带来的恐惧感

  • 羞耻感:对自己和他人都抱有极高的期待,如果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目标时,会体验到强烈的羞耻感

  • 强迫者会为了获得程序正义,而压抑自己的感受

强迫者的防御机制

  • 抵消:强迫者压迫自己的感受,试图抵消自己的愤怒和恐惧
  • 思维强迫:反复地回忆、思考、忍不住去思考大量的无意义的细节,一次将自己的情感隔离开来
  • 理智化:把自己的感受贬低成幼稚、脆弱、失控、脏乱和肮脏的情绪,觉得脆弱是不能表达的

强迫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 弗洛伊德-肛欲期:与童年如厕训练的过程有关
  • 父母严苛的教养方式:父母采用没有弹性、没有情感理解的教养方式,让儿童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待
  • “人”与“行为”的混淆:认为做错了某件事,就意味着他就是一个糟糕的人
  • 过度控制的影响:生长在非常混乱的环境中

强迫症

  • 有挥之不去的念头让你很焦虑
  • 有大量的、重复的、无意义的、跟实际解决问题无关的行为
  • 你知道这些念头是自己的,而非别人强加于你的
  • 你一点也不享受这个过程,你很痛苦
  • 你每天花费在这些无意义行为上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持续超过两周

强迫症的两个重要因素

  1. 强迫想法:侵入性的、不可控的、挥之不去的想法和念头
  2. 强迫行为:为了处理强迫想法发展出的行为

偏执型人格

什么是偏执

  • 无论现实中客观情况如何,偏执者都会假设别人会剥削、伤害或者欺骗他们
  • 偏执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他人的不信任和猜疑,把他人的行为和动机揣测成恶意

内在现实 VS 外在现实

  • 内在现实是我觉得的现实
  • 当个体陷入偏执状态时,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会合二为一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1. 没有足够依据地猜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者欺骗自己
  2. 无凭据地怀疑朋友或伙伴的忠诚或可信度,心思专注于此
  3. 不肯对他人吐露心思,只因无理由地害怕谈话内容会被恶意地拿来对付自己
  4. 在别人善意的评论或事件当中,读出隐藏的贬抑或威胁意义
  5. 持久地心怀怨恨,亦即无法宽恕别人对自己的侮辱、伤害或轻蔑
  6. 面对一般人并不觉得有明显冒犯的状况,自觉人格或名誉被侮辱,因此急速愤怒回应或反击
  7. 无凭据地一再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实

偏执者的核心情感体验

  • 极度低自尊
  • 恐惧:毁灭焦虑(annihilation anxiety)——害怕自己土崩瓦解、彻底摧毁或者完全被消灭
  • 羞耻:矢口否认,转而揣测别人的恶意
  • 嫉妒:别人会加害于我
  • 内疚:狂妄自大会带来难以忍受的愧疚

偏执者的防御机制

否认
  • 不能面对自己的羞耻感和痛苦的感受
  • 要投射到别人身上,一定是别人在对我做坏事
分裂
  • 非黑即白
  • 别人要么全是好的,要么全是坏的
  • 外人就是除我之外的所有人
投射
  • 将自己的内在现实安插在别人身上,从而反过来去批评对方
  • 这样自己就不是坏的那一个了,坏的是别人

偏执者的形成

  • 大多数偏执者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长期的、持续地压制和羞辱,包括:极端严厉的批评、反复无常的惩罚、毫不留情的痛斥
  • 在偏执者的家庭中,客观现实经常被扭曲,情感的回应经常是不恰当的
  • 养育者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会被孩子效仿
  • 家庭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愤怒感,且情感混乱

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的特点

  • 费劲心力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很难忍受自己不是焦点。会不遗余力去博取周围人的爱慕
  • 表现很夸张,情绪往往变化无常
  • 说话的方式颇有影响力,很多人一开始都会很喜欢听,但是缺乏细节
  • 会将周围的人理想化、或者肆意贬低

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 在自己不能成为别人注意力的焦点时,会觉得不舒服;会想办法做些“drama”的事情来夺取注意力
  • 在与别人交往时,常有不恰当的性挑逗的意味或者行为
  • 情绪表达变幻迅速而表浅
  • 总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 说话的风格是印象深刻、但是缺乏细节
  • 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夸张的情绪表达,甚至常常会让周围人觉得尴尬
  • 易受暗示,过度相信别人
  • 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上更亲密

表演型人格的核心感受是什么?

  • 【弗洛伊德】:表演人格的典型特征是表现出来的欲望过于强烈,渴望满足、爱情、关注和亲密感
  • 内心包含过多的焦虑感、内疚感和羞耻感,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 他们会体验到很多被威胁的感觉
  • 他们表现出来的虚张声势是努力建立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表演人格的防御方式

压抑
  • 表演型人格最基本的特征
  • 人们在经历过创伤后,会在一段时间内忘记发生过创伤
性欲化
  • 不自觉地用性吸引的方式来感到满足,却不真的想要性
退行
  • 退回更早的心理发展阶段,变得像小孩子一样
解离
  • 与当下的情景失去关系和联系

表演型人格的形成

  • 观点1:不称职的母亲和自恋的父亲,是子女形成表演型人格的根源
  • 观点2: 对于表演型人格来说,他们获得自尊的方式是认同一个权威的形象,这个权威的形象往往是让自己恐惧的、有性吸引力的对象。表演型人格的人靠近这些权威,象征性地和他们融为一体
  • 观点3:表演型人格的根源往往和自己的性别认同有关

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的特征

  • 不在乎他人情感
  • 缺乏愧疚感、责任感
  • 行为冲动、常有操控性
  • 自我中心
  • 肆意撒谎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 从15岁开始,损害别人的权益、违反法律等,如:
    • 没办法遵守法律,做一些违纪违规的事情
    • 撒谎、欺骗,控制他人,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 行为冲动
    • 易怒、攻击性强
    • 不在意别人的安全,也不在意自己的安全
    • 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感
    • 对他人没有愧疚感
  2. 目前这个人已经超过18岁
  3. 以上症状15岁之前就开始出现了,持续到现在
  4. 这些反社会的行为不是在精神分裂或者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时候出现的

反社会人格的典型特征

  • 不遵守规则和法律
  • 冲动
  • 缺乏负罪感和道德感

反社会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 后天习得的,往往是童年经历过心理创伤、虐待或是忽略
  • 他们选择用撒谎、不负责任、冲动等行为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创伤
  • 也有理论证明童年创伤会影响相关脑区神经元的发育,导致反社会人格者缺乏对冲动的控制能力

冷血症

什么是冷血症

  • 对他人没有同情心
  • 对本应承担的最普通的社会责任置之不理
  • 谎话连篇、耍手段,但是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内疚或后悔

冷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 假设1:冷血症患者是因为严重且广泛的注意力缺损导致的,因此,他们总是会暂时忘记反社会行为的道德与社会后果
  • 假设2:患者缺乏对人身伤害的恐惧,更关键的是缺乏道德恐惧感——对惩罚的恐惧

反社会人格与冷血症的区别

  • 很多冷血症会发展到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地方,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并不都是冷血症
  • 冷血症可以看做是先天的发育异常,反社会人格更多是后天养成的
  • 反社会人格没有什么积极的部分,而冷血症中不乏一些表面友好随和的人,他们虽然缺乏基本的情绪,但往往在成年后能够比较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他们会通过模仿别人同情或内疚的反应来假装自己也有这样的情感反应

分裂样与回避型人格

分裂样的基本特征

  • 社交关系很少,人际交往中情感表达很少
  • 缺少对亲密关系的愿望,表现出社会性的隔离
  • 偏好机械或抽象的任务,很少从活动中获得乐趣
  • 没有除亲属外的亲密朋友或知己,对批评和肯定无动于衷
  • 呆板、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 既不渴望也不享受亲近的人际关系,包括成为家庭的一部分
  • 几乎总是选择独自获得
  • 对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兴趣很少或不感兴趣
  • 少或几乎没有活动能够令其感到有乐趣
  • 除了一级亲属外,缺少亲密的朋友或知己
  • 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都显得无所谓
  • 表现为情绪冷淡、疏离或情感平淡

分裂样与回避型人格的区别

  • 分裂样的人,意识层面上是不愿意和人发生交往、联系的
  • 回避型人格,其实是很想与人交往的,但是因为害怕和人交往过程中受到伤害,或害怕别人了解我就不喜欢我了,所以回避交往

除了以上人格之外,课程还涉及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见概念:

自尊水平的建立

自我 VS 自尊

自我
  • 一个人心目中自己所有特征的总和
  • “我是一个内向的、爱运动的人”
自尊
  • 我们惯常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
  • “大多数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糟糕,我不喜欢自己这个样子”
  • 高自尊的人靠一种“自我策略”来减弱消极反馈的影响,他们更关注自己的优点,而不是自己的错误

整体自尊

  • 整体自尊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完整评价

确定自尊会经历两个步骤:

  1. 先确定对自己来说很重要、或者可以决定自我价值的领域
  2. 在自己选择的这几个领域中,对自己作出评价,形成“整体自尊”

如果一个人把自尊和一些不可控因素相联系时,会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中。比如别人是否认可我,别人是否觉得我好看等

世界上有三种必须会阻挡我们成长的脚步:(让自己陷入不断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1. 我必须把事情做好
  2. 其他人必须要对我好或喜欢我
  3. 我所做的事情都应该是容易的

文化对自尊的影响

  • 在个人主义社会中:当人们发现自己有独特的价值和个人成就的时候,会让人自我感觉良好
  • 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在产生归属感,觉得自己和别人关系不错的时候,会感觉良好

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1. 明确自己生活里面,哪些事情和方面对你是重要的?Name it
  2. 在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调整你对自己的预期。察觉自己的念头
  3. 调整对他人的预期,不要试着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4. 及时寻求帮助。低自尊者会认为自己是孤军奋战的,很少想到别人可能会给予自己帮助
  5. 做一个自己的优点记录本
优点记录本
  • 你有过什么成就,不论它们多么微小?
  • 你有什么天分或才智,不论它们多么微小?
  • 其他人喜欢或者欣赏你哪些方面,想一想一般人们会夸你什么
  • 你有哪些你所欣赏的人的品质
  • 你没有哪些缺点
  • 一个关心你的人会怎么评价你